“什么?”
“官家,要在三天内核定各部军功,大赏三军?”
“还要给有功之人封王?”
东西二府的相公张邦昌、汪伦、蔡配三人望着前来传讯的武松,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待再三确认无误后,蔡配却是主动站了出来,“张相公、汪相公,官家此举甚是不妥,岂有武人当国的道理?吾等身为宰辅,当联名上书,秉公谏言!”
“咳......”
张邦昌轻咳一声,扭过了头去,直接就表示不参合了。
而,汪伦则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蔡相公,官家乃是开国之君,恐怕不会听我等的话。更何况,你似是忘记了官家的出身?”
汪伦自己就是个落第之人,科考屡试不中。
如今他高官得坐,骏马任骑,才不会冒着得罪大汉天子的风险,与蔡配一起去搞什么殿前直谏的把戏。
犯不上!
蔡配环顾四周,戚戚然发现,东西二府的三位相公竟是无人与自己站在一处。
“也罢,就依着官家吧!”蔡配颓然叹了一口气,“但,封王非同儿戏,这赏赐的条件,还是要定得严苛一些为好!”
“那是自然!”
张邦昌、汪伦对此倒是没有异议,反正他们是文官,肯定是没机会封王的。
待东西二府的三位相公讨论了一番后,大汉朝六部官员就开始热紧急加班。
数个昼夜后,一份赏赐的条陈并有功之人的名单,总算是拿了出来。
“这就是你们定下来的?”张平安皱眉看了看三位相公呈上来的折子,“非灭国之人,不可封王!这条件会否太过苛刻了?”
“官家,非如此,难显封王之不易!”蔡配正色回道。
汪伦跟着上前一步,“女真未灭,若是现在封王,将来又该如何赏赐有功将士?”
张邦昌见张平安望向自己,轻咳一声,点头附和道:“确实,今日重赏,他日有功不赏,恐难服众!”
张平安顿时迟疑了起来,“我曾经许诺过要封耶律马五、耶律怀义、金富轼三人为王,又该当如何?”
张邦昌、蔡配、汪伦相视一笑,“官家,番邦之主,又岂能与我大汉的王爷等同!封也就封了,无啥大碍!”
不管是耶律马五、耶律怀义这两个契丹也好,金富轼这个契丹人也罢,在他们三人眼里不过是些外族而已。
与昔年那些漂洋过海来大赵的番人,无异!
“那便按这个起草圣旨,明示天下吧!”张平安随意再翻看了一下,便算是同意了。
数日后,一道道黄绫圣旨自燕京城出发,随即送往了大汉各地以及相邻诸国。
待所有人看到了那圣旨上的内容后,顿时一片哗然。
在大赵被打压了上百年的丘八,竟也有封王的一天?
大汉的疆土内,一时竟是掀起了一股男儿齐从军的热潮。
但,无奈大汉朝实在是养不起太多人马,各处衙门也只能一一婉拒。
这些投靠无门的汉子,竟是又四处托关系,不少人还寻到了东西二府里去。
这些投军的北方汉人,不但身强体壮,弓马娴熟,还自带战马入营。
张平安最后只得优中选优,又挑了一批当兵的好苗子出来。
其实大家心中都是明白,这些人多是地主豪强出身,有如此做派,也与张平安接连大胜金国有关。
妙笔阁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