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傻充愣也没意思,那是把对方当笨蛋。
沉吟了一会,朱然开口说道:“张明府,您肯定知道君理(朱治表字)在乌程侯麾下做事,吾朱家该如何做,需要由他来做决断。”
“吾施家和朱家共进退。”施崇跟着说道。
施崇是个怕老婆的人,加上朱家这些年能人辈出,常有为官做将之人,眼看着要成为世家,施家现在说是唯朱家马首是瞻。
“君理是君理,朱家是朱家,不应该混为一谈吧?”张幕挑了挑眉。
“不!”朱军果断摇头,说道:“朱家便是由君理说的算。”
“施家也一样!”施崇跟着说道。
张幕:.....
这个施崇是只会这么一句话吗?
怎么看上去像是憨憨,莫非是把天赋都遗传到下一代身上了?
不过他到没想朱治对这两个家族的影响这么大。
不过想到三国时期东吴丹杨深地叛乱频频发生,朱治自表到故鄣屯兵镇抚山越后,郡中长老和朋友都来朱家拜访他,与他共饮欢宴,乡党人都引以他为荣,又都可以理解了。
或许这便是朱治的人格魅力?
要是朱治一直在故鄣,根本就没有祖郎什么事情。
“看来得换个套路。”张幕暗暗想道。
原本他还晓之以理加威逼利诱。
现在看来是不能这么做。
不管怎么所,朱家和施家在得到孙策书信后祝他一臂之力,使得周泰和蒋钦能基本无损拿下故鄣是事实,他不可能过河拆桥对这两家恩将仇报。
事情传出去,先不说名声臭了,孙策和周瑜指不定要造反。
朱军和施然显然也是明白这点才有恃无恐拒绝。
不过他现在也不接着要朱家和施家投靠,关于军事基地的建设也得等到全据扬州之后才说,而那时孙坚差不多该挂了。
而且要搞定这两家最大的问题不是孙坚,而是朱治。
朱治虽然也是东吴三朝元老,但和程普,黄盖,韩当这三个被评为“江表之虎臣”的老臣有很大一个差别。
今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朱治随孙坚大破董卓于阳人,进入洛阳,被表行督军校尉,特许将领步骑,往徐州帮助陶谦讨伐黄巾军。
也就是说,现在朱治并不在孙坚麾下,而是在丹阳老乡陶谦麾下做事。
明年四月,随着孙坚战死,朱治才从徐州折返,在帮助孙策安葬好孙坚后,便辅助他依靠于袁术。
只是在袁术麾下做事久了发现他不立政务,没有品德,非是明主,这才劝孙策返回江东自立,孙策于是从袁术处领兵去攻打庐江。
而这时太傅马日磾刚好滞留在寿春,便辟朱治为掾属,升授吴郡都尉,他也答应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治不像关羽张飞一眼心里只有刘备这个主公,甚至可能没有认孙坚为主,只是如现在张幕和孙策的关系一样是上下级,表面上汉臣。
否则朱治也不会在现在这种关键时候去徐州陶谦麾下做事,黄巾之乱只是由头而非原因。
不过朱治也绝对不是一个两面三刀之人,因为孙策受命为袁术攻打庐江时,刘繇任职扬州刺史,双发敌对。
而孙策以家人那时都在刘繇治下吴郡范围内,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对孙家甚有恩惠。
只能说,朱治稳重,不草率做决定。
而等孙坚死后,张幕相信自己可以让朱治认主。
“那便让君理来做决定吧。”
张幕重新露出笑容,说道:“君理现正带兵在徐州助陶使君清剿黄巾,等有空吾人去询问。”
“在此之前,希望两位能配合吾麾下士卒在故鄣行事,没有问题吧?”
“但凭张明府吩咐!”朱军和施崇欣然应下。
他们只是认为自身能力不足,不想给家族做决定而已。
毕竟张幕也不会咄咄逼人。
至于投靠张幕,他们也没觉得有无问题,甚至觉得可以。
只是朱治和孙坚有段缘分,所以还需要再看看。
“主公,幼平!”
正当张幕打算再说些什么的时候,蒋钦跑进门内,禀告道:“祖郎来了!”
张幕眼睛一眯。
丹阳之战,该划上句号了!
妙笔阁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