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妖怪把沙僧捆起来后,既没杀他,也没打他,甚至连一句骂人的话都没有。他拿起钢刀,心里暗自琢磨:“唐僧是上邦来的人物,肯定知晓礼义,总不至于我饶了他性命,他却指使徒弟来捉拿我吧?哼!多半是我那妻子给她娘家寄了什么书信,走漏了风声!我得去问问她。”这妖怪顿时起了凶性,竟然打算杀了公主。
此时,公主还浑然不知,刚刚梳妆完毕,便移步走来。只见那妖怪怒目圆睁,眉头紧皱,咬牙切齿的模样。公主依旧陪着笑脸迎上去,问道:“郎君,你为何事如此烦恼呀?”妖怪猛地大喝一声,骂道:“你这没良心的贱妇,一点人伦都不懂!我当初带你到这儿,对你可没二话。你穿的锦衣,戴的金饰,缺什么我都去给你找。一年四季的享用,每天我都对你情深意重。你怎么心里只想着你父母,就没有一点夫妻情分呢?”公主听了,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郎君啊,你今天怎么突然说起这种分离的话呀?”妖怪道:“还不知道是谁要分离呢!我把唐僧抓来,本打算享用了他,你怎么不先跟我商量,就把他放走了?原来是你偷偷写了书信,让他给你传寄回去,不然这两个和尚怎么又来砸我的门,还让我放你回去?这不是你干的好事是什么?”公主说道:“郎君,你冤枉我了。我哪有什么书信呀?”老怪道:“你还嘴硬!现在就抓住了一个对证,这不是证据吗?”公主问:“是谁?”老妖说:“就是唐僧的第二个徒弟沙和尚。”人到了生死关头,谁都不肯轻易认死,公主只好跟他耍赖。公主说:“郎君,你先消消气,我们去问问他。要是真有书信,你打死我,我也心甘情愿;要是没有书信,你岂不是白白杀了我呀?”妖怪听了这话,不由分说,抡起那簸箕般大小的蓝靛色大手,一把抓住公主那如金枝玉叶般的万根发丝,将公主揪到跟前,一把推倒在地,然后拿着钢刀,过来审问沙僧,厉声喝道:“沙和尚!你们俩竟敢擅自砸我的门,是不是这个女子给她的国家寄了书信,国王派你们来的?”
沙僧已经被捆在那里,看到妖精如此凶恶,把公主推倒在地,还持刀要杀她,心里暗自思忖:“很明显是公主寄了书信,才救了我师父,这可是天大的恩情。我要是一口说出来,他肯定会杀了公主,那岂不是恩将仇报?罢了!罢了!罢了!想我老沙跟了师父一场,也没立下什么功劳来报效他,今天既然被绑在这里,就用这条性命来报答师父的恩情吧。”于是,他大声喝道:“你这妖怪别乱来!她哪有什么书信,你这样冤枉她,要害她性命!我们来这儿找你要公主,是有缘由的。因为你把我师父抓到洞里,我师父见过公主的模样和举止。等到了宝象国倒换关文时,那国王拿出公主的画像,四处打听。他拿着公主的画像,问我师父一路上有没有见过,我师父就说起了公主。国王这才知道是自己的女儿,赐给我们御酒,让我们来抓你,要公主回宫。事情就是这样,哪有什么书信?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可别冤枉好人,这样太伤天理了!”
那妖怪见沙僧说得理直气壮,便放下了刀,双手扶起公主,说道:“是我一时鲁莽,多有冲撞,莫怪莫怪。”接着,他给公主整理好青丝,扶她重新梳好宝髻,态度温柔,满脸堆笑,哄着公主进了屋,还请公主上坐,向她赔礼。公主毕竟是妇人家,心思像水一样易变,见妖怪对她这般恭敬,便回心转意,说道:“郎君啊,你要是念及夫妻恩爱,就把沙僧的绳子稍微松一松吧。”老妖听了,立刻吩咐小妖怪们把沙僧的绳子解开,然后锁在那里。沙僧见自己被解开绳子又被锁住,站起身来,心中暗自高兴,心想:“古人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要是不帮公主这个忙,他怎么会把我松绑呢?”
那老妖又让人安排酒席,给公主赔礼压惊。酒喝到半醉的时候,老妖突然换了一件鲜亮的衣服,拿了一口宝刀,系在腰间,转过身,抚摸着公主说:“娘子,你就在家喝酒,看好两个孩子,别让沙和尚跑了。趁着唐僧还在那个国家,我也趁早去认认亲。”公主问:“你认什么亲?”老妖说:“认你父王啊。我是他的驸马,他是我的丈人,怎么能不去认认呢?”公主说:“你不能去。”老妖问:“为什么不能去?”公主说:“我父王的江山不是靠打仗打拼来的,是祖宗传下来的社稷。他从小就做太子,后来登基,连城门都很少出,没见过你这么凶狠的人。你这副嘴脸相貌,长得太丑了,要是让他看见了,恐怕会吓到他,反而不好,倒不如不去认亲的好。”老妖说:“既然这样,我变个英俊的模样去就行了。”公主说:“你变来让我看看。”
这妖怪还真有本事,在酒席间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个俊俏的人。他生得:
容貌典雅,体态不凡。说起话来官腔十足,行为举止尽显青春活力。才学像曹植写诗一样容易,容貌像潘安一样俊美,能让女子为他掷果。头上戴着一顶鹊尾冠,乌黑的头发服服帖帖;身上穿着一件玉罗褶,宽大的袖子随风飘动。脚下蹬着乌靴,上面绣着花纹,腰间系着鸾带,闪闪发光。整个人风度翩翩,真是个奇男子,气宇轩昂,英俊潇洒。
公主见了,十分欢喜。妖怪笑着问:“娘子,我变得好看吗?”公主说:“变得好!变得好!你这一进朝廷啊,我父王向来亲善,肯定会让文武百官留你饮宴。要是在喝酒的时候,你千万要小心,可别露出原来的模样,要是露出马脚,走漏了风声,就不体面了。”老怪说:“不用你嘱咐,我自有分寸。”
你看他驾起云头,很快就到了宝象国,落下云光,来到朝门外面。他对阁门大使说:“三驸马特来拜见陛下,请帮忙转奏一下。”那黄门奏事官来到白玉阶前,上奏道:“万岁,有三驸马来拜见陛下,现在朝门外等候宣召。”国王正在和唐僧说话,突然听到“三驸马”,便问众官员:“我只有两个驸马,怎么又冒出个三驸马?”众官员说:“这三驸马,肯定是妖怪来了。”国王问:“那要不要宣他进来?”唐僧心里一惊,说道:“陛下,妖精啊,不精怪就不灵验。他能知晓过去未来,能腾云驾雾,宣他进来,他也会来,不宣他进来,他也会来,倒不如宣他进来,还能省些口舌。”
国王准奏,下令宣召。妖怪被宣到金阶前,也像其他人一样,行礼参拜。众官员见他生得俊美秀丽,都不敢相信他是妖精。他们都是肉眼凡胎,把他当成了好人。国王见他气宇轩昂,觉得他是济世的栋梁之才,便问他:“驸马,你家在哪里住?是哪里人氏?什么时候和我公主成亲的?为什么今天才来认亲?”那老妖叩头说道:“主公,臣是城东碗子山波月庄的人。”国王问:“你那山离这儿有多远?”老妖说:“不远,只有三百里。”国王问:“三百里路,我公主怎么会到那里,和你成亲呢?”那妖怪花言巧语,虚情假意地回答道:“主公,微臣从小就喜欢练习弓箭骑马,以打猎为生。十三年前,我带着几十个家童,放鹰逐犬,忽然看见一只斑斓猛虎,身上驮着一个女子,往山坡下跑。我拉弓一箭,射倒了猛虎,把女子带到本庄,用温水把她灌醒,救了她的性命。我问她是哪里人,她根本没提‘公主’两个字。要是早知道她是万岁的三公主,我哪敢有非分之想,擅自和她成亲呢?我肯定会把她送进金殿,求陛下给我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只因为她说自己是普通民女,我才把她留在庄里。我们郎才女貌,两相情愿,所以成亲这么多年。当时成亲之后,我本想把那只老虎杀了,邀请各位亲友,可公主娘娘让我先别杀。她不杀老虎的理由,有几句话说得很好。她说:
托天托地结为夫妇,没有媒人也成了婚姻。
前世红绳早已系住双脚,如今老虎成了媒人。
臣听了这话,就把老虎的绳子解开,饶了它性命。那老虎带着箭伤,跑着逃走了。不知道它得了性命后,在山里修炼了这几年,成了精,专门迷人害人。臣听说往年也有几次取经的,都说是大唐来的唐僧,想必是这老虎害了唐僧,拿了他的文牒,变成了取经人的模样,现在在朝中哄骗主公。主公啊,那绣墩上坐的,正是十三年前驮公主的猛虎,不是真正的取经人!”
你看这国王,耳根子软,肉眼凡胎,不识妖精,反而把妖怪的一派胡言当成了真话,问道:“贤驸马,你怎么知道这和尚是驮公主的老虎呢?”那妖说:“主公,我在山里,吃的是老虎,穿的也是老虎的皮,和老虎同眠同起,怎么会不认得?”国王说:“你既然认得,能让他现出原形给我看看吗?”怪物说:“借我半盏净水,我就能让他现出原形。”国王命令官员取水,递给驸马。那妖怪接过水,站起身来,走上前,施展“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把一口水朝唐僧喷去,大喊一声:“变!”唐僧的真身就隐在了殿上,真的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此时,君臣们都亲眼看着,这只虎生得:
白色的额头,圆圆的脑袋,身上花纹似闪电般夺目。四只蹄子,挺拔有力;二十只爪子,弯曲锋利。锯齿般的牙齿,包住嘴巴,尖尖的耳朵连着眉毛。模样狰狞,像大猫一样健壮,气势猛烈,如同小黄牛一般。刚硬的胡须直直地竖着,像银条一样,鲜红的舌头喷着恶气。果然是一只凶猛的斑斓虎,阵阵威风,吹得宝殿都为之震动。
国王一看,吓得魂飞魄散,那些官员也都吓得纷纷躲避。有几个胆子大的武将,带着将军、校尉一拥而上,拿着各种兵器乱砍。这一下,要不是唐僧命不该绝,就是二十个僧人,也得被打成肉酱。幸好此时有丁甲、揭谛、功曹、护教诸神,在半空中暗中护佑,所以那些人的兵器都伤不到唐僧。众臣一直吵到天黑,才把这只老虎活活捉住,用铁绳锁住,放在铁笼里,收在朝房里面。
国王随即传下旨意,让光禄寺大摆筵席,以此感谢驸马救了自己,不然差点就被那和尚给害了。当晚,众大臣退朝散去,那妖魔走进银安殿。又挑选了十八个宫娥彩女,在一旁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劝妖魔饮酒作乐。那怪物独自坐在上席,左右排列的都是容貌艳丽、身姿娇美的女子。看他那尽情享受的模样。饮酒到二更时分,怪物醉意上头,忍不住肆意妄为,突然跳起身,大笑一声,现出了本来面目,瞬间凶性大发,伸出簸箕般的大手,一把抓住一个正在弹琵琶的女子,“咔嚓”一口,咬下了她的脑袋。吓得其余十七个宫娥没命地前后乱跑,四处躲藏。你看那场景:
宫娥们惊恐万分,彩女们慌乱不已。宫娥们害怕得就像被夜雨敲打的芙蓉花,在夜雨中瑟瑟发抖;彩女们惊慌得如同被春风吹拂的芍药花,随风乱舞。她们摔碎了琵琶,顾不上别的,只想逃命,跌跌撞撞地逃离琴瑟,慌不择路。出了门也分不清南北,离开了宫殿更是不管东西。有人磕破了如玉的面容,有人撞伤了娇美的脸蛋。每个人都拼命地奔跑,只为保住自己的性命。
那些宫娥彩女逃出去后,又不敢大声呼喊;夜深了,也不敢惊扰圣驾;只能都躲在那矮墙屋檐下,战战兢兢,暂且不表。
再说那怪物坐在上面,自己给自己斟酒。每喝一盏,就拉过一个人来,血淋淋地啃上两口。他在里面尽情享用,外面的人却纷纷传言:“唐僧是个虎精!”消息四处乱传,一直传到了金亭馆驿。此时驿馆里空无一人,只有白马在马槽里吃草料。这匹马本是西海小龙王,因为触犯天条,被锯掉龙角、褪去龙鳞,变成白马,驮着唐僧前往西方取经。忽然听到人们说唐僧是虎精,他心里也暗自琢磨:“我师父明明是个好人,肯定是被妖怪变成了虎精,这可害了师父。怎么办!怎么办!大师兄离开已经很久了,八戒和沙僧又没有消息!”他一直熬到二更时分,四周万籁俱寂,才突然跳起来说:“我今天要是不救唐僧,这取经的功果可就完了!完了!”他按捺不住,咬断缰绳,抖落鞍辔,猛地纵身一跃,急忙显露出原形,依旧化作一条龙,驾着乌云,直上九霄,在空中观察情况。有诗为证:
三藏西来拜世尊,途中偏有恶妖氛。
今宵化虎灾难脱,白马垂缰救主人。
妙笔阁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