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阁小说网>网游>古典白话合集>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1 / 2)

话说楚成王假装乘坐普通车辆前往会盟,跟随他的众人,全都是精壮汉子。这些人里面穿着暗藏的铠甲,身上带着暗器,他们都是成得臣和斗勃精心挑选训练出来的,勇猛无比。楚成王还派遣蒍吕臣、斗般二位将领统领大军,跟在后面,准备大干一场。宋襄公却全然不知,就这样掉进了楚成王设下的圈套。这可真是:“没心人遇有心人,要脱身时难脱身”。

楚成王抓住宋襄公后,众甲士把公馆中准备用来奉献、犒劳的物品,以及仓库里堆积的粮食,抢掠得一干二净。随行的车辆,也都归了楚国。陈、蔡、郑、许、曹五位诸侯,个个惊恐万分,谁敢上前为宋襄公说句好话呢!楚成王把各位诸侯邀请到馆舍,当面数落宋襄公的六条罪状,说道:“你趁着齐国国君去世,发动战争,擅自废立齐国国君,这是第一条罪状;滕子参加会盟稍微晚了点,你就把他拘禁羞辱,这是第二条罪状;用人代替牲畜,祭祀邪淫的鬼神,这是第三条罪状;曹国欠缺一点做东的礼节,这只是小事,你却仗着自己强大就围攻它,这是第四条罪状;作为一个差点亡国的君主,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德行和力量,天象已经发出警告,还想着称霸,这是第五条罪状;向我求助召集诸侯,却狂妄自大,一点谦让的礼节都没有,这是第六条罪状。上天让他丧失了理智,竟然单车前来赴会。我今天率领千辆兵车,千员战将,要踏平睢阳城,为齐国、鄫国等国报仇!各位诸侯只需稍作停留,看我拿下宋国回来,再和大家痛饮十天后再散会。”众诸侯听了,没有一个不点头称是的。宋襄公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像木雕泥塑一般,只是默默流下两行眼泪。

没过多久,楚国的大军全部集结完毕,号称千乘,实际上是五百乘。楚成王犒赏了军士,拔营起寨,带着宋襄公,朝着睢阳城杀去。各国诸侯奉楚王之命,都屯扎在盂地,没有人敢回去。史官写诗讥讽宋襄公的失误,诗中写道:“无端媚楚反遭殃,引得睢阳做战场。昔日齐桓曾九合,何尝容楚近封疆?”

再说公子目夷从盂地的盟坛逃回宋国,把宋公被劫持的事情告诉了司马公孙固,说:“楚兵很快就要到了,赶紧调兵,登上城墙把守。”公孙固说:“国家一天都不能没有君主,公子你必须暂时代理君主之位,然后发号施令、进行赏罚,人心才能整肃。”公子目夷凑近公孙固的耳边说:“楚人抓住我们的君主来攻打我们,是有所要挟,想有所求。必须这样这样做,楚人肯定会放我们的君主回国。”公孙固说:“你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对群臣说:“我们的君主恐怕回不来了!我们应该推举公子目夷,让他来主持国事。”群臣知道公子目夷贤能,没有不欣然同意的。公子目夷在太庙祭告祖先,然后南面而坐,代理国政。三军听从指挥,城中戒备森严,睢阳各路城门被把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刚刚安排妥当,楚王的大军就到了,在城外扎下营寨。楚王派将军斗勃上前喊话,说:“你们的君主已经被我们拘禁在这里,他的生死掌握在我们手中。你们赶快献出土地,投降归顺,这样才能保全你们君主的性命!”公孙固在城楼上回答说:“托社稷神灵的庇佑,国人已经拥立了新君。你们想杀就杀,想要我们投降,那是不可能的!”斗勃说:“你们的君主还在,怎么能再立一个君主呢?”公孙固说:“拥立君主是为了主持?”公孙固说:“拥立君主是为了主持社稷大事,社稷没有君主,怎么能不立新君呢?”斗勃说:“我们愿意送你们的君主回国,你们用什么来酬谢我们?”公孙固说:“原来的君主被拘禁,已经使国家蒙羞,就算回来了也不能再当君主了。他回不回来,听凭楚国决定。如果你们要决战,我们城中的兵车还没有受损,我们情愿决一死战!”斗勃见公孙固回答得强硬,便回去向楚王汇报。楚王大怒,下令攻城。城上箭石像雨点一样落下,楚兵有很多人受伤。连续攻打了三天,楚国白白损失,却没能取胜。

楚王说:“他们国家既然不把原来的君主当回事,那把他杀了怎么样?”成得臣回答说:“大王您因为宋公杀鄫子而指责他有罪,现在要是杀了宋公,这不就和他一样了吗?杀宋公就像杀一个普通人罢了,既得不到宋国,还白白招来怨恨,不如放了他。”楚王说:“攻打宋国打不下来,又释放他们的君主,那我还有什么名声可言?”成得臣回答说:“我有办法了。现在没有参加盂地会盟的,只有齐、鲁两个国家。齐国和我们已经两次通好,暂且可以不管。鲁国是讲究礼义的国家,一直辅佐齐国成就霸业,根本不把楚国放在眼里。如果把在宋国俘获的人和物品献给鲁国,邀请鲁君到亳都相会,鲁国看到宋国的俘虏,一定会因为恐惧而来。鲁国和宋国是葵邱会盟的同盟国,况且鲁侯很贤明,他一定会为宋国求情,我们就顺势卖鲁君一个人情。这样我们一举就能同时得到宋国和鲁国的人心。”楚王听了,鼓掌大笑说:“子玉(成得臣字子玉)真是有见识!”于是退兵屯扎在亳都,派宜申为使者,带着几车缴获的物品,前往曲阜献捷。信中写道:“宋公傲慢无礼,我已经把他囚禁在亳都。不敢独自居功,特意把战利品献给贵国,希望您能屈尊前来,一同裁决这件事!”

鲁僖公看了信,大惊失色,正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明知楚国使者来献捷,言辞夸张,是在恐吓自己。但是鲁国弱小,楚国强大,如果不去赴会,恐怕楚国就会移师来攻打鲁国,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于是鲁僖公厚待宜申,先回复了书信,派人快马加鞭报告楚王,说:“鲁侯听从您的命令,即日就会前往赴会。”鲁僖公随后出发,大夫仲遂随行。来到亳都后,仲遂通过宜申的引荐,先用私人礼节拜见了成得臣,嘱托他在楚王面前,凡事多多关照。成得臣带着鲁僖公与楚成王相见,双方互相表达了敬慕之意。

当时,陈、蔡、郑、许、曹五位诸侯,都从盂地赶来相会,再加上鲁僖公,一共六位诸侯,聚在一起商议。郑文公率先开口,想要尊楚王为盟主,其他诸侯都欲言又止,没有回应。鲁僖公激昂地说:“盟主必须仁义之名远扬,让人心悦诚服。如今楚王倚仗兵车众多,偷袭并拘捕上公,只有威势而没有德行,让人心生疑惧。我们和宋国,都有同盟的情谊,如果坐视不救,只知道尊奉楚国,恐怕会被天下豪杰耻笑。楚国如果能释放宋公,继续保持这次盟会的友好,我怎么敢不听从命令呢!”众诸侯都说:“鲁侯说得很对!”仲遂把这些话私下告诉了成得臣,成得臣又转述给楚王。楚王说:“诸侯用盟主的大义来责备我,我怎么能违背呢?”于是在亳郊,重新修筑盟坛,约定在十二月癸丑日,歃血为盟,祭祀神灵,一同赦免宋国的罪过。

约会的事情确定后,前一天,楚王把宋公释放,让他与众诸侯相见。宋襄公又羞愧又愤怒,满心不痛快,但又不得不向诸侯们表示感谢。到了约定的日子,郑文公拉着众诸侯,恳请楚成王登上盟坛主持盟会。楚成王执牛耳进行歃血仪式,宋襄公、鲁僖公以下的诸侯,依次歃血。宋襄公敢怒不敢言。盟会结束后,诸侯各自散去。

宋襄公误听到公子目夷已经即位为君,就打算逃到卫国去躲避。这时,公子目夷派来的使者到了,传达公子目夷的话说:“我代理君位,是为了守护国家等您回来。国家本来就是您的国家,您为什么不回来呢?”不一会儿,迎接宋襄公的车驾准备齐全,把宋襄公迎接回国,公子目夷退回到臣子的行列。胡曾先生评论宋襄公能够被释放,全靠公子目夷定下的计策。公子目夷当时神态从容,完全没有把旧君的事情放在心上。要是他手忙脚乱地去求楚国放了宋襄公,楚国就更会把宋襄公当作奇货可居,怎么会轻易释放呢?有诗称赞公子目夷:“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旧君围。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贤名诵目夷。”

又有诗说这六位诸侯,公然讨好楚国以求宽容,明明是把中原的控制权拱手交给楚国,楚国眼里还会有中原各国吗?诗中写道:“从来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谁?用夏媚夷全不耻,还夸释宋得便宜。”

宋襄公一心想要称霸,却被楚人捉弄,遭受了极大的羞辱,心中的怨恨痛入骨髓,只是恨自己力量不够,无法报仇。他又责怪郑伯带头倡议尊楚王为盟主,心中的愤怒难以抑制,正想找郑国的麻烦。周襄王十四年春三月,郑文公前往楚国朝拜。宋襄公听说后,勃然大怒,于是发动全国的兵力,亲自讨伐郑国,让上卿公子目夷辅佐世子王臣留守国家。公子目夷劝谏说:“楚国和郑国现在关系和睦,宋国如果攻打郑国,楚国一定会救援。这次出征恐怕不能取胜,不如修养德行,等待时机,这才是上策。”大司马公孙固也劝谏。宋襄公生气地说:“司马你要是不愿意出征,我就自己一个人去!”公孙固不敢再说话,于是宋国出兵讨伐郑国。宋襄公亲自率领中军,公孙固为副将,大夫乐仆伊、华秀老、公子荡、向訾守等人都随行出征。

探子把消息报告给郑文公。郑文公大惊,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救。楚成王说:“郑国侍奉我如同侍奉父亲,应该赶紧去救援。”成得臣进言说:“救援郑国不如攻打宋国。”楚成王问:“为什么呢?”成得臣回答说:“宋公被拘禁后,宋国人已经吓破了胆。现在他们又不自量力,派大军攻打郑国,宋国国内必然空虚,我们趁虚而入,宋国一定会害怕,这不用交战就知道胜负了。如果宋国军队回师自救,他们也会很疲惫。我们以逸待劳,怎么会不能如愿呢?”楚王觉得很有道理。当即任命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起兵攻打宋国。

宋襄公正和郑国对峙,得到楚国出兵的消息后,日夜兼程赶回宋国,在泓水南岸扎下营寨,抵御楚军。成得臣派人送来战书。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来,是为了救援郑国。我们如果放弃攻打郑国,向楚国谢罪,楚国一定会退兵。我们不能和楚国交战。”宋襄公说:“当年齐桓公兴兵讨伐楚国,现在楚国来攻打我们,我们却不迎战,怎么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呢?”公孙固又说:“我听说‘一个姓氏的王朝不会再次兴盛’。上天抛弃商朝已经很久了,您想要复兴它,能成功吗?况且我们的铠甲不如楚国坚固,兵器不如楚国锋利,士兵不如楚国强大。宋国人害怕楚国就像害怕蛇蝎一样,您凭借什么战胜楚国呢?”宋襄公说:“楚国兵甲有余,但是仁义不足。我宋国兵甲不足,但是仁义有余。当年周武王凭借三千勇猛之士,战胜了殷商亿万之众,靠的就是仁义。作为有道之君,却躲避无道之臣,我就算活着也不如死了。”于是在战书的末尾批示,约定在十一月初一,在泓阳交战。还命令在战车上竖起一面大旗,旗上写着“仁义”两个字。公孙固暗暗叫苦,私下对乐仆伊说:“战争的本质是杀戮,却大谈仁义,我不知道君主的仁义在哪里。上天恐怕是要夺走君主的魂魄了,我暗自为他感到担忧!我们一定要谨慎行事,千万别让国家遭受损失。”到了约定的日子,公孙固天还没亮就起床,向宋襄公请求,要严阵以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妙笔阁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