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陈国的君主陈哀公名叫溺。他的原配郑姬生了儿子偃师,偃师已经被立为世子。次妃生下公子留,三妃生下公子胜。次妃善于谄媚,深得陈哀公宠爱。生下公子留后,陈哀公对这个儿子极为溺爱。但因为偃师已经被立为世子,没有理由废除他。于是,陈哀公任命自己的弟弟司徒公子招为公子留的太傅,公子过为少傅,并嘱咐他们:“日后偃师应当把君位传给公子留。”
周景王十一年,陈哀公因病卧床不起,很长时间都无法上朝理政。公子招对公子过说:“公孙吴渐渐长大了,如果偃师继承君位,必定会重新立公孙吴为世子,这样公子留就没机会了,那可就辜负了国君的嘱托。如今国君因病卧床已久,事情都在我们掌控之中。趁国君还没去世,我们假托国君的命令,杀掉偃师,拥立公子留,这样就不会留下遗憾了。”公子过觉得很有道理,便和大夫陈孔奂商量。陈孔奂说:“世子每天必定入宫探望国君三次,从早到晚都在国君身边,我们没办法假传君命。不如在宫巷中埋伏甲士,等他出入的时候,趁机将他刺杀,这不过是一个人就能办到的事。”公子过便和公子招定下计策,把这件事托付给陈孔奂,还许诺等公子留即位后,给他加封大片的城邑。
陈孔奂私下找来心腹力士,混在守门的仆人当中。守门人以为这些人是世子的亲随,丝毫没有起疑。世子偃师进宫问安完毕,晚上出宫门时,力士们灭掉他的灯火,将他刺杀。宫门顿时大乱。不一会儿,公子招和公子过赶到,他们假装一副十分惊骇的样子,一方面派人搜查刺客,另一方面宣称:“陈侯病情危急,应当立次子公子留为国君。”陈哀公听闻变故,悲愤交加,上吊自杀了。史臣写诗感叹道:“嫡长宜君国本安,如何宠庶起争端?古今多少偏心父,请把陈哀仔细看!”
司徒公子招拥立公子留主持丧事并即位,然后派大夫于征师前往楚国,以陈哀公因病去世为由报丧。当时,伍举在楚灵王身边侍奉,听说陈国已经拥立公子留为国君,却不知道世子偃师的下落,心中正疑惑。突然有人来报告:“陈侯的第三子公子胜和侄子公孙吴求见。”楚灵王召见他们,询问来意。二人哭着拜倒在地。公子胜开口说道:“我的嫡兄世子偃师,被司徒公子招和公子过设下阴谋冤杀,导致父亲上吊而死。他们擅自拥立公子留为国君,我们担心遭到他们的迫害,特地前来投奔大王。”楚灵王质问于征师,于征师一开始还抵赖,被公子胜指出实情后,无言以对。楚灵王愤怒地说:“你就是公子招和公子过的同党!”喝令刀斧手将征师绑下去斩首。
伍举上奏说:“大王已经诛杀了叛逆之臣的使者,应当奉公孙吴去讨伐公子招和公子过的罪行,这样名正言顺,谁敢不服?平定陈国之后,接着就可以讨伐蔡国,先君庄王的功绩,也就不算什么了。”楚灵王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兴兵讨伐陈国。公子留听说于征师被杀,害怕惹祸上身,不愿再做国君,逃到郑国去了。有人劝司徒公子招:“你为什么不一起逃走呢?”公子招说:“楚国的军队要是来了,我自有办法让他们退兵。”
再说楚灵王率领大军抵达陈国。陈国人都同情偃师的遭遇,看到公孙吴在楚军之中,都十分踊跃,纷纷带着食物和酒水,迎接楚军。司徒公子招见事情紧急,派人请公子过来商议。公子过到了之后,坐下问道:“司徒说‘有办法让楚军退兵’,到底是什么办法?”公子招说:“要让楚军退兵,只需要一样东西,想向你借。”公子过又问:“什么东西?”公子招说:“借你的人头!”公子过大惊,刚想起身,公子招的手下便一顿乱鞭捶打,将公子过击倒,公子招随即拔剑砍下他的首级,亲自拿着前往楚军军营。他向楚灵王叩头请罪说:“杀害世子、拥立公子留,都是公子过做的。我如今仰仗大王的威严,斩下公子过的首级献上,还望大王赦免我考虑不周的罪过!”楚灵王听他言辞谦卑恭顺,心中十分欢喜。
公子招又跪着向前挪动,靠近楚灵王的座位,低声上奏说:“当年庄王平定陈国的叛乱,已经把陈国设为楚国的县,后来又恢复陈国,结果前功尽弃。如今公子留畏罪出逃,陈国没有君主,希望大王将陈国收为郡县,别让他国占有。”楚灵王十分高兴地说:“你说的正合我意。你先回国,为我清理好宫室,等待我的巡视。”司徒公子招叩谢后离去。
公子胜听说楚灵王放公子招回国,又来哭诉,说:“策划这件事的都是公子招,到了行动的时候,是公子过派大夫陈孔奂去做的。如今公子招却把罪名推给公子过,妄图为自己开脱,先君和先太子在地下都难以瞑目啊。”说完,痛哭不止,全军都为之动容。楚灵王安慰他说:“公子不必悲伤,我自有安排。”
第二天,司徒公子招准备好天子的车驾和仪仗,前来迎接楚王入城。楚灵王坐在朝堂上,陈国的百官都来参拜。楚灵王把陈孔奂叫到跟前,斥责道:“杀害世子,都是你干的坏事,不杀你怎么能警示众人!”喝令左右将陈孔奂斩首。把他和公子过的首级,一同悬挂在国门上。楚灵王又责备司徒公子招说:“我本想宽容你,奈何舆论不容啊!现在赦免你一条性命,你可以带着家人远远地流放到东海去。”公子招惊慌失措,不敢辩解,只得拜别。楚灵王派人将他押送到越国安置。公子胜带着公孙吴拜谢楚灵王讨伐叛贼的恩情。楚灵王对公孙吴说:“我本想立你为陈国君主,延续胡公的祭祀。但公子招和公子过的党羽还很多,他们对你必定怨恨极深,恐怕会加害于你,你暂且跟随我回楚国吧。”于是下令毁掉陈国的宗庙,将陈国改为楚国的一个县。因为穿封戍在争夺郑国囚犯皇颉一事上,不谄媚权贵,楚灵王便派他镇守陈国,称他为陈公。陈国人十分失望。髯翁写诗感叹道:“本兴义旅诛残贼,却爱山河立县封。记得蹊田夺牛语,恨无忠谏似申公!”
楚灵王带着公孙吴回国,休兵一年后,便准备讨伐蔡国。伍举献上计谋说:“蔡般作恶已久,早已忘记自己的罪过。如果我们直接去讨伐,他反而会有借口。不如把他引诱出来杀掉。”楚灵王听从了他的计策,借口巡视四方,将军队驻扎在申地,派人带着礼物前往蔡国,邀请蔡灵公到申地相会,并呈上国书。蔡侯打开国书阅读,上面大致写道:“我渴望见到君侯的面容,请君侯屈尊到申地来。我准备了微薄的礼物,提前犒劳您的随从。”
蔡侯准备带着战车前往。大夫公孙归生劝谏说:“楚王为人贪婪且不讲信用。如今派人前来,礼物丰厚,言辞谦卑,恐怕是在引诱我们。君侯不能去!”蔡侯说:“蔡国的土地还比不上楚国的一个县,楚王召见我却不去,他要是派兵攻打,谁能抵抗得了?”公孙归生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先立世子,然后再去。”蔡侯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儿子蔡有为世子,让公孙归生辅佐他监国。当天,蔡侯便驾车前往申地,拜见楚灵王。楚灵王说:“自从在这个地方分别,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很高兴看到君侯风采依旧。”蔡侯回答说:“我蔡般承蒙贵国接纳,列入盟邦,依靠君王的威望,得以镇抚敝国,感恩不尽。听说君王开拓疆土到商墟,我正打算前去祝贺,没想到君王的使者就到了,我怎敢不赶来听命。”
楚灵王就在申地的行宫,设宴款待蔡侯,席间歌舞表演精彩纷呈,宾主开怀畅饮,十分欢乐。之后又把宴席移到别的房间,让伍举到外馆犒劳蔡侯的随从。蔡侯开怀畅饮,不知不觉酩酊大醉。墙壁的帷幕后面埋伏着甲士,楚灵王扔出酒杯作为信号,甲士们突然冲出来,将蔡侯捆绑在席子上。蔡侯醉得厉害,还浑然不知。楚灵王派人向众人宣告:“蔡般弑杀自己的国君父亲,我代行天道进行讨伐。随从们没有罪过,投降的有赏,愿意回国的也听便。”原来蔡侯对待下属极为宽厚有礼,跟随他前来的臣子,没有一个肯投降的。楚灵王一声令下,楚军包围上来,将他们全部擒获。
蔡侯这才酒醒,发现自己被捆绑,看着楚灵王说:“我蔡般犯了什么罪?”楚灵王说:“你亲手弑杀自己的父亲,违背天理,今天死都算晚了。”蔡侯叹息道:“我后悔没听公孙归生的话啊!”楚灵王下令将蔡侯车裂处死,跟随蔡侯的七十人也一同被处死,就连地位最卑微的车夫和仆役,也全部诛杀,一个都没放过。楚灵王还把蔡侯般弑君叛逆的罪行写在木板上,在国内四处张贴宣告。随后,他命令公子弃疾率领大军,长驱直入蔡国。宋儒评论说,蔡般的罪行固然应当诛杀,但用引诱的手段将他杀害,不合乎道义。髯翁写诗道:“蔡般无父亦无君,鸣鼓方能正大伦。莫怪诱诛非法典,楚灵原是弑君人。”
再说蔡国的世子蔡有,自从父亲出发后,每天早晚都派探子打听消息。突然传来消息说蔡侯被杀,楚国的军队很快就要抵达蔡国。世子蔡有立即召集士兵,分发兵器,登上城墙防守。楚国的军队赶到后,将蔡国都城重重包围。公孙归生说:“蔡国虽然长期依附楚国,但晋楚两国达成和议时,我也参与了盟誓。不如派人向晋国求救,如果晋国念及之前的盟约,或许会来救援。”世子蔡有听从了他的计策,招募国内能出使晋国的人。蔡洧的父亲蔡略,跟随蔡侯前往申地,在被杀的七十人之中。蔡洧想要为父亲报仇,便应募而出,带着国书,趁夜从城北用绳子缒城而下,直奔晋国,来拜见晋昭公,哭诉这件事。
晋昭公召集众大臣商议。荀吴上奏说:“晋国作为盟主,诸侯都依赖我们以求安宁。既不救援陈国,又不救援蔡国,盟主的大业就要毁于一旦了。”晋昭公说:“楚虔残暴蛮横,我们的兵力比不上他,该怎么办呢?”韩起回答说:“虽然知道比不上,但能坐视不管吗?为什么不召集诸侯一起商议这件事呢?”晋昭公于是命令韩起约诸侯在厥慭相会。宋、齐、鲁、卫、郑、曹等国,各自派遣大夫到会听令。韩起提及救援蔡国的事情,各国大夫个个吓得伸舌头、摇头,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拿主意。
韩起说:“各位如此惧怕楚国,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它蚕食各国吗?倘若楚国的军队从陈国、蔡国逐渐波及到其他国家,我们国君也不敢再管了。”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人回应。当时宋国的右师华亥也在会上,韩起单独对他说:“在宋国举行的盟会,是你们家先右师倡导的,约定南北两国停止战争,如果有谁先发动战争,各国就共同讨伐他。如今楚国首先破坏盟约,对陈国、蔡国用兵,你却袖手旁观,一言不发,这不是楚国不讲信用,而是你们国家欺瞒大家。”华亥吓得瑟瑟发抖,回答说:“我们小国怎么敢欺瞒,得罪盟主呢?只是蛮夷之人不顾信义,我们小国也无可奈何。如今各国长期放松武备,一旦用兵,胜负难以预料。不如遵守弭兵的盟约,派一名使者为蔡国求情,楚国必定无话可说。”
韩起见各国大夫都有惧怕楚国的意思,料想鼓舞他们出兵救援蔡国是不可能了,于是商议写了一封信,派大夫狐父,直接前往申城,拜见楚灵王。蔡洧见各国不肯发兵救援蔡国,痛哭着离开了。狐父到了申城,呈上书信。楚灵王拆开信一看,大致内容是:“从前在宋国举行盟会,南北各国相交,本是以停止战争为目的。在虢地的盟会,又重申了旧约,鬼神都见证了。我们国君率领诸侯严格遵守约定,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如今陈国、蔡国犯了罪,贵国勃然大怒,兴兵讨伐,这是出于义愤,暂且可以理解。但罪人已经被诛杀,军队却还没有撤回,贵国该如何解释呢?各国大夫和执政官员,都聚集到我国,责备我们国君有拯救危难、排解纷争的责任,我们国君深感惭愧!又担心征调军队会违背盟约,所以派我韩起会合各位大夫,共同写了这封信,为蔡国求情。倘若贵国念及往日的友好,保存蔡国的宗庙,我们国君以及同盟各国,都会感激您的恩赐,又岂止是蔡国人。”信的末尾,宋、齐等国的大夫都签了名字。
楚灵王看完信,笑着说:“蔡国都城很快就要被攻下了,你们想用几句空话来解围,把我当三岁小孩吗?你回去回复你们国君,陈国、蔡国是我的属国,和你们北方国家无关,用不着你们操心。”狐父还想苦苦哀求,楚灵王却起身走进内室,也没有写回信。狐父只好怏怏地回去了。晋国君臣虽然痛恨楚国,但也无可奈何。正所谓:“有力无心空负力,有心无力枉劳心。若还心力齐齐到,涸海移山孰敢禁!”
蔡洧在返回蔡国的途中,被楚国的巡逻军队抓获,随后被押解到公子弃疾的营帐前。公子弃疾威胁他,试图让他投降,然而蔡洧坚决不从,于是被囚禁在后军之中。公子弃疾得知晋国不会前来救援,便加大了攻城的力度。公孙归生忧心忡忡地说:“事情已经万分紧急!我愿意拼上性命,直接前往楚营,劝说他们退兵。万一他们听从了,就能避免百姓生灵涂炭。”世子蔡有焦急地说道:“城中的各项调度,全都依赖大夫您,您怎么能丢下我离开呢?”公孙归生回答说:“殿下如果舍不得我走,我的儿子朝吴可以出使楚营。”世子蔡有赶忙召来朝吴,含着泪派他前往楚营。
妙笔阁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