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风暴没有直接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几乎是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一一发作,情形之惨烈让人胆战心惊。
也影响到了国内的产业经济和民众心态,首先就是在之前几年里颇为活跃的股市陷入了低迷,消费市场更是一派萧条。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到1997年中期,全国的工业库存产品总值超过了3方亿元,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现象,95%的工业品都是供大于求。
企业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杜峰旗下的产业也受到了影响。
消费不振,前几年一直在强劲增长的服装生意在今年上升势头一下子放缓了不少。
不过最让杜峰警惕的还是下半年国内外两家零售巨头的神话破火。
9月份,受日本银行、证券业破产潮的波及,日本零售业的明星企业八佰伴正式向静网县地方法院申请破产。
八佰伴1995年年底才正式进入国内,但中国人对这家企业却非常熟悉,因为它的创始人和由加津正是电视剧《阿信》的原型,这部电视剧在国内曾经创造过收视神话。
多年以来八佰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扩张势头,在日本拥有26家大型百货店,
在东南亚、欧美和中国也开有40余家商场。
负债率极高,所以当金融风暴来袭的时候,它首当其冲最先被拍死在浪头上,破产时八佰伴的总负债高达13亿美元。
而紧随着八佰伴的破产,它在中国的忠实拥,曾经视八佰伴为榜样的郑州亚细亚也陷入了绝境。
过去几年里,亚细亚在国内的连锁商业领域风光无量,可实际上公司内部却早已危机四伏。
各地亚细亚商场无一盈利,商场多次被哄抢,拖欠供应商巨额欠款到1997年,亚细亚负债6.1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68%。
「我是真没想到,亚细亚能倒的这么快,前两年还风生水起呢——.」
杜峰说到这里时,半是晞嘘,半是得意。
晞嘘的是在于,他现在也进入了零售业,竞争对手的今天说不定就是他的明天。
得意的地方是,早在经营亚欧服装城期间,他就感受到了地域环境对于经营的影响,所以在亚欧服装城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他果断选择了收缩战线。
亚细亚和王遂舟的大败局证明了他的预料是无比正确的。
听他说了半天,林朝阳说:「这场金融风暴,对于那些喜欢兵行险招的企业来说很危险,但对于稳健经营的企业来说却是个难得的机会。」
杜峰被他这一提醒,立刻来了兴趣,「姐夫,你的意思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抄底?」
「差不多,不仅是抄底,剧烈的震荡过后,废墟也需要重建。」
杜峰露出度之色,「有道理,确实是这么回事。」
他似乎像是想到了什么,说道:「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八佰伴好像还有意甩卖香江业务.」
八佰伴的急速扩张包括了亚洲和欧洲,其中大中华区又是其投入的主要战场之一。
仅香江一地,八佰伴就开了8家百货店,每家百货店单是装修费用就接近5000
万港元,回本期在5年以上。
在进入香江市场初期,八佰伴的盈利出于高峰期,91年有5700万港元的纯利。
可往后几年,盈利却急速下滑,到了1995年香江业务更是出现了近8000万港元的亏损,累计亏损也已经达到3.16亿港元。
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自然是八佰伴激进的扩张策略。
他们在香江这个弹丸之地前后投入了近十亿港元,新店越来越多,可换来的结果却是战线拉得越来越长,整体开支不断增加,存货数量也不断提高。
在资金流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情况下,唯有不断向银行借贷以及延迟向供应商还款,利息开支日益加重。
杜峰现在在零售业摸爬滚打,对于八佰伴香江业务的情况自然有所了解。
八佰伴的香江业务要出售的事可是已经宣扬了很长时间,但响应者却寥寥,
归根结底还是无利可图。
八佰伴香江早在1988年就在香江联交所上市,旗下除了百货店之外,更有八佰伴饮食、八佰伴食品、妙丽、圣安娜饼屋、欢乐天地以及大满贯快餐等业务。
业务繁杂,债台高筑,这样的企业拿到手里,除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恐怕还要投入一笔重金才有可能。
在金融风暴正肆虐的当下,那些精明的大佬们自然不愿意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
「”唉,其实八佰伴的业务对我来说倒是有些好处,就是包袱太大太重了工分析完八佰伴的情况,杜峰有些遗憾的说。
「凡事有利有弊嘛,就看取舍。你刚才提到,八佰伴香江在沪上的分店也有股份?」
「是。」
1995年,八佰伴进军内地,选择了个沪上第一百货进行合作,在张杨路浦东南路路口兴建了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八佰伴商场,一下子成为沪上的新地标。
开业当天,一共涌进了107万名顾客,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迅速成为沪上的重要商圈。
而在这家合资八佰伴商场,沪上第一百货持有45%股份,日本八佰伴持有19%
股份,八佰伴香江持有36%股份。
「那要是把日本八佰伴和八佰伴香江的股份都拿到手里——」
林朝阳的话还未说完,杜峰的眼神就亮了起来。
这可真是一步妙棋啊!
八佰伴香江连年亏损是不假,但如果掌握了沪上八佰伴就不同了,这可是个会下金蛋的母鸡。
他进入零售行业快三年时间,去年跟百佳联合创办的第一家购物广场才在沪上开业,营业面积不过2万平而已。
而同时期的沪上八佰伴,营业面积可是有足足10万平,并且生意一直是沪上各大商场中的翘楚,稳居沪上零售业营业额的领头羊。
有些事情一点就透,被林朝阳这一启发,杜峰的脑子一下子活跃起来,连收购以后的种种经营手段和规划都勾勒了出来。
「姐夫,你可真是我亲姐夫!」杜峰有些肉麻的说道。
不怪杜峰激动,这些年他跟林朝阳见面,但凡是聊到生意上的事,或多或少总能受到一些启发。
事后的发展也证明了林朝阳给他的这些建议,无一不是正确的。
吃过了饭,杜峰高高兴兴的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小六部口胡同,接下来他打算去香江,践行一下林朝阳带给他的灵感。
元旦过后,马上要到寒假了,孩子们每天都怀抱着对放假的憧憬。
但同时,他们心中文有看担忧。
因为寒假之前两人还有一道难关要过一一期末考试。
准确的说,应该是期末考试后老母亲的审视。
晏晏现在才初一,各科成绩也还不错,也很平均,压力不算大。
而冬冬就不同了,他现在高一,数理化成绩在班里出类拔萃,但语文、历史却拖了后腿。
陶玉书的眼神放在试卷上,一眼不发,冬冬的压力山大,朝老父亲发出求救信号。
「语文和历史成绩脱节有点严重啊!」陶玉书叹气道。
「是啊,这孩子,有点偏科。」
林朝阳不仅没有理会儿子的求救,反而附和道。
陶玉书抬起头,眼中透着不解,「你爸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水平那么高,
平时辅导你又那么多,怎么这成绩还是这样?」
林朝阳:矣?
冬冬立马跟上道:「妈,我们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我爸平时辅导我,动不动就发散,讲的东西90%都跟考试没关系。」
林朝阳怒目而视,你小子拿你爹当背锅侠是吧?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陶玉书说道:「那回头我给你找两个老师,专门补一补语文和历史。」
冬冬脸色立刻苦起来,没想到献祭了亲爹,还是逃不开补课老师的制裁。
待评判完考试成绩,两个孩子总算放下了重担。
林朝阳劝陶玉书:「孩子成绩差不多就行了,我们又不指望他们考个状元回来。」
对于孩子的教育,夫妻俩的态度截然不同,相较于林朝阳的随意,陶玉书要严格多了。
「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这是影响他一辈子的事。」
陶玉书的内卷是刻在骨子里的,对于子女的要求自然也不会松懈,在这件事上,林朝阳从来没什么发言权。
元旦之后没几天就是腊八,在美国待了快俩月的陶玉墨刚回到香江,那边就爆发了禽流感,造成了6人死亡,全港陷入一片恐慌,陶玉墨立刻跑路回到了燕京。
回来之后就一直抱怨陶玉书把她当长工使唤,工作挨苦受累就算了,还时不时要冒点风险。
「知道你辛苦,可谁让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呢?」
将泡好的热茶亲自端在妹妹面前,陶玉书态度温和的说道。
通常的时候,陶玉书是不会使用温柔攻势的,一旦她使出这招,基本就是通杀的局面。
陶玉墨脸蛋微微扬起,带着些被人重视的得意,嘴里的抱怨也不见了,转而说起了漫威目前的情况。
这段时间里,除了甩卖资产和裁员之外,陶玉墨还干了两件事。
其一是收回漫威的版权授权,事情没有陶玉墨预想的那么顺利。
她花费两百多万美元收回了刀锋战土、超胆侠、绿巨人浩克、银影侠和钢铁侠等二十几个人气不俗的超级英雄版权。
但像×战警、神奇四侠、蜘蛛侠这些热门超英的版权很受好莱坞大公司的重视,哪怕现在不开发,他们也不打算归还版权。
陶玉墨又不可能砸钱或者打官司,那样只会把事情弄糟,所以她也只能见好就收。
而她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按照陶玉书的指示,开发《刀锋战士》的漫改电影。
刀锋战土是漫威旗下的次要角色,首次出现于1973年的《德古拉之墓》当中这个人物的版权早前被授权给了新线影业,并且是免费授权,而对应的是,
漫威可以从票房收益中获得分红。
陶玉墨花了10万美元收回了刀锋战土的授权,拉上了林氏影业为这部电影投资2000万美元,启用的还是《黑侠》幕后班底。
妙笔阁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