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阁小说网>网游>古典白话合集>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1 / 2)

赵惠文王十分宠信一个内侍,名叫缪贤,官拜宦者令,在政事上也颇能插手。有一天,有个外来的客人拿着一块白璧来售卖,缪贤见那玉色光泽温润,毫无瑕疵,非常喜爱,便花了五百金将其买下,还拿给玉工鉴赏。玉工一看,大为惊讶,说道:“这可是真正的和氏璧啊!楚国丞相昭阳在一次宴会上偶然丢失了这块璧,怀疑是张仪偷走的,把张仪打得差点丢了性命,张仪也因此去了秦国。后来昭阳悬赏千金,寻找这块璧,可偷璧的人不敢拿出来献给他,这块璧就这样没了下落。没想到今日竟无意中落到了您的手里,这可是无价之宝啊,您一定要小心珍藏,千万别轻易给人看。”缪贤问道:“话虽如此,可这美玉为何就成了无价之宝呢?”玉工解释道:“这块玉放在暗处,会自然发光,能驱散尘埃,辟邪驱魅,所以叫‘夜光之璧’。要是把它放在座位旁,冬天能取暖,可替代火炉,夏天能生凉,百步之内,苍蝇蚊子都飞不进来。它有这么多神奇之处,其他玉石都比不上,所以才是稀世珍宝。”缪贤一试,果真如此。于是,他特制了一个宝盒,把和氏璧藏在内室的箱子里。

很快,就有人把缪贤得到和氏璧的消息报告给了赵王。赵王便向缪贤索要这块璧,可缪贤太喜欢这块璧了,没有马上献上。赵王很生气,借着外出打猎的机会,突然闯进缪贤家中,搜查他的屋子,找到了装璧的宝盒,拿走了和氏璧。缪贤担心赵王治他的罪,甚至杀了他,就想逃走。他的门客蔺相如拉住他的衣服问道:“您这是要去哪儿啊?”缪贤说:“我打算逃到燕国去。”蔺相如又问:“您凭什么认为燕王会接纳您,而轻易地前往燕国呢?”缪贤回答:“我以前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燕王私下拉着我的手说:‘希望能和您结交。’因为有这段交情,所以我想去投奔他。”蔺相如劝谏道:“您错了!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您又受赵王宠信,所以燕王才想和您结交。这并非是看重您,而是想通过您来讨好赵王。如今您得罪了赵王,逃亡到燕国,燕国害怕赵王兴师问罪,必定会把您捆绑起来,献给赵王以表忠心,您可就危险了。”缪贤焦急地问:“那该怎么办呢?”蔺相如说:“您并没有犯下什么大罪,只不过是没有早点献上和氏璧罢了。您要是袒露上身,背着斧锧,前去向赵王叩头请罪,大王一定会赦免您的。”缪贤听从了蔺相如的计策,赵王果然赦免了他,没有治罪。缪贤十分看重蔺相如的智谋,把他奉为上宾。

后来,那个玉工偶然到了秦国,秦昭襄王让他雕琢玉器,玉工便说起了和氏璧如今在赵国的事。秦王问道:“这块璧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玉工就像之前对缪贤说的那样,夸赞了一番和氏璧。秦王听后,十分向往,很想见识一下这块璧。当时,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担任丞相,他进言说:“大王要是想见和氏璧,为什么不用酉阳的十五座城去交换呢?”秦王惊讶地说:“十五座城,那可是我很看重的,怎么能用来换一块璧呢?”魏冉解释道:“赵国畏惧秦国已经很久了!大王要是用城去换璧,赵国不敢不把璧送来,等璧到了,就把它留下。这样,用城交换只是个名义,得到璧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大王何必担心失去城池呢?”秦王听了,十分高兴,马上写信给赵王,派客卿胡伤为使者。信中大致写道:

寡人对和氏璧倾慕已久,却一直未能亲眼一见。听闻君王得到了它,寡人不敢贸然索要,愿用酉阳的十五座城作为酬谢。希望君王能够答应。

赵王收到信后,召集大臣廉颇等人商议。大家都在纠结,要是把璧给秦国,怕被秦国欺骗,到时候璧给了,城却得不到;要是不给,又怕惹怒秦国。大臣们有的说不该给,有的说应该给,众说纷纭,拿不定主意。李克说:“派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带着璧前往秦国。如果秦国给了城,就把璧交给他们;要是不给城,就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这样才是两全之策。”赵王看着廉颇,廉颇却低头不语。这时,宦者令缪贤进言说:“我有个门客叫蔺相如,此人勇敢且有智谋。如果要选使者去秦国,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赵王立刻让缪贤把蔺相如召来。蔺相如拜见赵王之后,赵王问道:“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先生觉得可以答应他吗?”蔺相如回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要是璧给了秦国,城却得不到,该怎么办呢?”蔺相如答道:“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璧,出价很高了。如果赵国不答应交换,那理亏的就是赵国。赵国不等秦国交割城池就献上璧,礼数已经很恭敬了。要是秦国拿了璧却不给城,那理亏的就是秦国。”赵王接着问:“寡人想找一个人出使秦国,保护这块璧。先生能为寡人走一趟吗?”蔺相如说:“大王要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意带着璧前往。如果秦国把城给了赵国,我就把璧留在秦国;不然,我一定把璧完整地带回赵国。”赵王听了,十分高兴,当即封蔺相如为大夫,把和氏璧交给他。蔺相如带着璧,向西前往咸阳。

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到了,非常高兴,坐在章台之上,召集众多大臣,宣蔺相如进见。蔺相如把装璧的宝盒留下,只用锦袱把璧包裹起来,双手捧着,再次叩拜后,把璧献给秦王。秦王展开锦袱,仔细观看,只见那璧洁白无瑕,宝光闪烁,上面的雕镂如同天成,毫无痕迹,果真是稀世珍宝。秦王看了许久,不停地啧啧赞叹。随后,他把璧交给左右大臣,让他们依次传看。大臣们看完后,都纷纷下拜,高呼“万岁”。秦王又让内侍用锦袱重新包好璧,传给后宫的美人把玩。过了很久,璧才被送出来,放回秦王的案几上。蔺相如在一旁等候多时,却始终不见秦王提及用城交换的事。他心生一计,上前奏道:“这块璧有个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秦王便让左右把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璧后,连退几步,靠在殿柱上,瞪大眼睛,满脸怒容,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最珍贵的宝物。大王想要得到它,写信到赵国,我们国君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臣们都说:‘秦国仗着自己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恐怕璧给了秦国,城却得不到,不如不答应。’我却认为:‘即使是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会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的君主呢?怎么能用小人之心去揣测别人,从而得罪大王呢?’于是,我们国君斋戒了五天,然后派我捧着璧,在朝廷上恭敬地拜送。这是对大王的敬重啊!如今大王接见我,礼节却十分傲慢,坐着接受和氏璧,还让左右大臣传看,又让后宫美人把玩,这实在是太不尊重和氏璧了。由此我知道大王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所以我才把璧拿了回来。大王要是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今天就和这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我宁死也不会让秦国得到这块璧!”说着,蔺相如拿着璧,斜眼看着柱子,做出要撞柱的样子。秦王舍不得璧,担心它被撞碎,连忙道歉说:“大夫别这样,寡人怎么敢对赵国失信呢?”随即召来掌管地图的官员,拿来地图。秦王指着地图,从某处到某处,一共十五座城,说要划给赵国。蔺相如心里明白,这是秦王想骗走和氏璧,并非真心实意。于是,他对秦王说:“我们国君不敢吝惜这稀世珍宝,以免得罪大王,所以在派我来时,斋戒了五天,召集所有大臣,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后才送我出发。如今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安排好车马、礼器,具备相应的威严仪仗,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说:“好。”于是下令斋戒五天,把蔺相如送到公馆休息。

蔺相如抱着璧回到公馆,又心想:“我在赵王面前夸下海口,说‘秦国要是不给城,我就把璧完整地带回赵国’。如今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等他拿到璧后,要是仍然不给城,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去见赵王呢?”于是,他让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扮成穷人的模样,用布袋把璧缠在腰间,从小路偷偷逃走了。蔺相如还让人给赵王捎信说:“我担心秦国欺骗赵国,没有诚意给城,所以特地派随从带着璧从小路回到大王身边。我甘愿在秦国领罪,绝不负使命!”赵王说:“蔺相如果然没有辜负他的诺言。”

再说秦王只是假装斋戒,实际上并没有真的那样做。五天过后,秦王登上大殿,摆好礼物,让各国使者都来参加,一同观看接受和氏璧的仪式,想借此向各国炫耀。他让赞礼官引领赵国使臣上殿。蔺相如不慌不忙,稳步走上殿去。见过秦王后,秦王见蔺相如手中没有和氏璧,便问道:“寡人已经斋戒了五天,诚心接受和氏璧,如今使者却没带着璧来,这是为何?”蔺相如上奏说:“秦国从穆公以来,历经二十多位君主,都惯用欺诈手段。从前,秦国人欺骗郑国,孟明视欺骗晋国,近代商鞅欺骗魏国,张仪欺骗楚国,这些往事历历在目,秦国从来都不讲信义。我今天就怕被大王欺骗,辜负了我们国君,所以已经让随从带着璧从小路回赵国了。我甘愿领受死罪!”秦王大怒,说:“使者说寡人不恭敬,所以寡人斋戒接受和氏璧。使者却把璧送回赵国,这分明是在欺骗寡人!”他喝令左右上前捆绑蔺相如。蔺相如面不改色,上奏道:“大王请息怒,容我一言。如今的形势是秦国强,赵国弱,只有秦国对不起赵国的事,绝没有赵国对不起秦国的道理。大王要是真的想要和氏璧,就先割让十五座城给赵国,再派一名使者,和我一起去赵国取璧,赵国怎么敢得了城却留下璧,背负不讲信用的名声,从而得罪大王呢?我自知欺骗大王的罪过,罪该万死,我已经把奏书寄给我们国君了,也没指望能活着回去。请大王用鼎镬把我烹了吧,让各国诸侯都知道秦国因为想要和氏璧,就诛杀赵国使者,这样是非曲直就一目了然了。”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各国使者在一旁观看,都为蔺相如感到担忧害怕。左右的人想要拉蔺相如下去,秦王喝住他们,对群臣说:“就算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还白白背负不义的名声,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于是,秦王厚待蔺相如,以礼相送,让他回国了。有学者读到这里,评论说秦人攻城略地,列国拿他们没办法,一块和氏璧又何足为惜呢?蔺相如的想法,只是怕被秦王骗走和氏璧后,赵国就会被轻视,以后难以立国。倘若秦国再索要土地、贡赋,赵国就无法再拒绝了。所以他在这里展示出赵国的实力,让秦王知道赵国是有人才的。

蔺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很贤能,封他为上大夫。后来,秦国终究没有把城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秦王心里始终对赵国耿耿于怀,又派使者邀请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相会,共结友好。赵王说:“秦国曾经在会盟中欺骗楚怀王,把他囚禁在咸阳,直到现在,楚国人还为此伤心不已。如今又来邀请我去会盟,会不会也像对待楚怀王那样对我呢?”廉颇和蔺相如商议后说:“大王要是不去,就显得赵国软弱。”于是,他们一同上奏说:“臣蔺相如愿意保驾前往。臣廉颇愿意辅佐太子留守国内。”赵王高兴地说:“蔺相如连和氏璧都能完好带回,何况是保护寡人呢?”平原君赵胜上奏说:“从前宋襄公乘坐普通车辆去赴会,被楚国劫持。鲁君与齐国在夹谷相会时,配备了左右司马随行。如今虽然有蔺相如保驾,但还是请精选五千精锐士兵跟随,以防万一。再安排大军,在离渑池三十里的地方驻扎,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赵王问:“这五千精锐士兵,让谁来做将领呢?”赵胜回答说:“我知道有个田部吏叫李牧,他是真正的将才。”赵王问:“你怎么知道的?”赵胜说:“李牧担任田部吏时,负责收取租税,我家的租税过期未交,李牧依法处置,杀了我家九个管事的人。我很生气,责备他,李牧却对我说:‘国家所依靠的是法律。如今要是纵容您家不奉公守法,那么法律就会被削弱,法律削弱了,国家就会衰弱,诸侯就会发兵来犯,赵国都保不住了,您又怎么能保住自己的家呢?以您的尊贵地位,要是能奉公守法,法律得以确立,国家就会强大,您也能长久地保住富贵,这不是很好吗?’他有这样非凡的见识和考虑,所以我知道他可以担任将领。”赵王于是任命李牧为中军大夫,让他率领五千精兵随行护卫。平原君则率领大军跟在后面。廉颇把赵王送到边境上,对赵王说:“大王前往如虎狼般的秦国,事情实在难以预料!如今我和大王约定:估算来回的路程,加上会盟的礼仪结束,最多不超过三十天。如果超过三十天您还没回来,我就请依照楚国的先例,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念想。”赵王答应了。于是,赵王一行人到达渑池,秦王也到了,双方各自住进馆驿。

到了约定的日子,秦、赵两国国君按照礼仪相见,摆下酒宴,表面上气氛融洽。酒喝到半醉时,秦王说道:“寡人私下听闻赵王擅长音乐,我这里有一把宝瑟,请赵王弹奏一曲吧。”赵王顿时涨红了脸,但又不敢推辞。秦国的侍从将宝瑟放到赵王面前,赵王弹奏了一曲《湘灵》,秦王不停地称赞。弹奏结束后,秦王说:“寡人听说赵国的始祖烈侯喜好音乐,君王您真是传承了家族的才艺啊。”随后,秦王回头示意左右,召唤御史,让他记录下这件事。秦国的御史拿起笔和竹简,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命赵王弹奏瑟。”

蔺相如见状,立刻上前说道:“赵王听闻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我恭敬地献上盆缶,请秦王敲击,以此相互娱乐。”秦王一听,顿时变了脸色,十分生气,没有回应。蔺相如随即拿起盛酒的瓦器,跪在秦王面前请求,秦王还是不肯敲击。蔺相如说:“大王是仗着秦国强大吗?如今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的颈血就能溅到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喊道:“蔺相如无礼!”想要上前抓住他。蔺相如瞪大双眼,大声呵斥,怒发冲冠,侍从们吓得惊恐万分,不自觉地倒退了好几步。秦王心里虽然不高兴,但忌惮蔺相如的强硬,只好勉强敲击了一下盆缶。蔺相如这才起身,召唤赵国的御史,也在竹简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与秦王在渑池相会,赵王命秦王敲击盆缶。”

秦国的大臣们心中愤愤不平,在宴席上站出来,对赵王说:“今日赵王前来赴会,希望赵王割让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立刻对秦王说:“礼尚往来,赵国既然进献十五座城池给秦国,秦国也不能不回报。我们也希望秦国能把咸阳献给赵王,为赵王祝寿!”秦王赶忙说道:“我们两国国君友好相会,诸位不必多言。”于是,秦王让左右侍从继续进酒,大家表面上尽情欢乐,宴会这才结束。

秦国的客卿胡伤等人私下劝说秦王,要拘留赵王和蔺相如。秦王却说道:“探子来报,赵国防备十分严密。万一事情不成,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秦王越发敬重赵王,与赵王相约结为兄弟,承诺永不侵犯赵国。秦王还让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到赵国去做人质。大臣们纷纷说道:“两国约定友好就足够了,何必送质子呢?”秦王笑着解释道:“赵国如今正强大,不可图谋。不送质子,赵国就不会信任我们。赵国信任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才会稳固,这样我才能专心对付韩国。”大臣们听后,都心服口服。

赵王告别秦王,返回赵国,刚好三十天。赵王感慨道:“我有了蔺相如,就如同泰山般安稳,赵国也像九鼎般贵重。蔺相如功劳最大,群臣无人能及。”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相,职位排在廉颇之上。

廉颇得知后,十分恼怒,说道:“我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靠耍耍嘴皮子,就位居我之上。况且他原本只是宦官的门客,出身低贱,我怎么能甘心在他之下呢?要是再见到蔺相如,我一定杀了他!”蔺相如听闻廉颇的这番话,每次到了上朝的时候,就借口生病不去,不愿与廉颇碰面。蔺相如的门客们都觉得他胆小怕事,私下里议论纷纷。

有一天,蔺相如外出,恰好廉颇也出门了。蔺相如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队在前开道,急忙让车夫把车驶进旁边的小巷躲避,等廉颇的车队过去后才出来。门客们见状,更加气愤,相约一起去见蔺相如,劝谏道:“我们离开家乡,抛下亲人,来到您的门下,是因为您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所以才仰慕您、追随您。如今您和廉将军同朝为官,职位还在他之上,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不予以回击,在朝堂上躲着他,在街市上也躲着他,您为什么这么害怕他呢?我们都为您感到羞耻!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道:“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有原因的,只是诸位没有察觉到罢了!”门客们说道:“我们见识短浅,不明白其中的缘由,请您明示。”蔺相如问道:“诸位觉得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门客们都回答:“当然是秦王更厉害。”蔺相如接着说:“以秦王那样的威严,天下无人敢与之抗衡,而我蔺相如却能在朝堂上大声斥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才能平庸,难道会唯独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如今如果我们两人像两只老虎一样争斗起来,势必不能同时生存,秦国一旦得知,必定会趁机侵犯赵国。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将个人的恩怨放在次要位置啊。”门客们听后,这才心悦诚服。

没过多久,蔺相如的门客和廉颇的门客,有一天在酒馆中不期而遇,双方为了座位发生争执。蔺相如的门客说:“我们主人因为国家的缘故,对廉将军一再谦让,我们也应该体谅主人的心意,让着廉将军的门客。”然而,廉颇的门客却越发骄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妙笔阁小说网